
自主學習
新課綱同學們超重要的能力!
自主學習屬於「彈性學習課程」時間,這是個每周2-3節的學習節數,各校會規劃如自主學習、選手培訓、充實/補強性課程、學校特色活動等課程,不列入學分數。
自主學習是新課綱的重要目標,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與資源去探索、深入了解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!
Q|如果不列入學分,
我是不是可以不用注重這門課?
A|不行!自主學習對你可是非常重要的!
教育部規定,畢業標準之一:「畢業前須完成至少18小時的自主學習」。如果沒有通過至少18小時,是不能畢業滴!
全台2009個大學校系,目前公布多元表現中,參採「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」的就有1709個校系,比例相當的高!
Q|
大學教授想看到怎樣的「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」?
如果我做的領域和我想讀的科系不一樣會不會對參採沒有幫助?
「成果」v.s. 「歷程」?
A|根據親子天下的報導,我們整理出以下結論:
如果能對接到科系,更加不錯;但展現出自主學習的動機與熱情,以及執行計畫中能力的進步,或當遇到瓶頸、失敗時,如何去克服困難並繼續學習,還有整體計畫的反思、心境轉變、如何改善等,是最為重要的!
成果雖重要,但過程中的調整與學習心態的展現與反思等歷程,也是看到學生特質的重要一環。或許成果普通,但表述反思、提出下次的改善方案也是份不錯的自主計畫!
規劃能力、滾動式修正及其歷程、執行計畫的積極 (可以輔以數據成果,像讀了幾篇科學文章等,但重要的是學了什麼) 、學習到什麼、增進哪些能力,甚至表現出對科系的了解與熱情,都是很好的表現方向。
據淡江大學教育與領導研究所所長薛曉華分析,不同領域科系側重角度不同:「理工科系知識多半有標準答案,看備審資料時比較偏重『成果導向』;但人文社會領域疆界較廣泛模糊,可能看重學生的『過程』大於成果。」
註|點擊上方連結,可以看到詳細文章及台清交成大學教務長的想法喔~
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自主學習的相關資訊
歡迎點擊右方連結~
自主學習資源
相信大家在各自主群,老師皆會積極地幫助各位,而這裡我們也整理出幾個實用資源,可以運用在自主學習喔!
( 點標題即可連結網站 )
如果你想撰寫小論文或閱讀心得,請別忘記這個網站,先確認相關格式與規定,才不會多走冤枉路~
-
-
這是由國立交通大學於2013年建立的平臺,是臺灣第一個磨課師(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, MOOCs)平臺,目前擁有96所合作學校,開授許多類型的課程,還有設置給高中生的自主學習專區,有不同大學開設的心理學、國際人權法律、外文學習、物理光電、微分先導、PYTHON程式語言等課程可以「免費學習」,沒錯是免費!還有計劃書可供參考利用,相信如果想要對有興趣的相關領域加深學習,這個網站該加入書籤囉!
不過要注意,如果修課結束要申請修課證明是要付費的,就要自行斟酌囉!
這裡整理了幾間大學提供的開放式課程影片,如果對大學的相關課程有興趣或想進修自己,也可以去看看。
前兩個網站和台北酷課雲一樣,是偏向課內學習的,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註冊官方的帳號去網站看看!
而DeltaMOOCx則是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所設立的公益平台,也有許多高中課程的教學影片可供觀看學習。
以上是可以額外學習英文的網站,有許多影片,除了增加知識,還可以練習英聽、口說(Voicetube),優質網站別錯過了!